宝宝睡眠质量不高一直是很多父母难以解决的问题,寻求过很多办法却依然无法改善宝宝睡眠失调,而这主要是父母们们都没有找到宝宝睡眠失调的真正原因,只有了解知道了阻碍宝宝睡眠的因素是哪些,才能对症下药,让宝宝有个甜美的好梦。
宝宝的睡眠对宝宝的发育有种极其重要的意义,关注宝宝睡眠的质量,从根本上找到阻碍宝宝睡眠的因素,不仅有利于宝宝自身的成长,还可以还父母一个宁静的晚上。那么到底干预宝宝睡眠的因素有哪些呢?
父母过度干预是主因
调查中发现68%的孩子夜间醒来需要帮助父母帮助才能入睡,从科学角度讲6月以上孩子基本就可以入睡,有完整的睡眠。出现睡眠问题的孩子原因是父母的过度干预,一旦发现孩子有睡意或就着急的抱着、摇晃、拍打,意图让孩子尽快入睡,殊不知给孩子建立的错误心理印象,睡觉与上述行为是相关的。父母的过度担心与焦虑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认知和习惯。睡眠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的摇篮,前半夜较多,生长激素分泌比较旺盛的时间段:保证宝宝11点到1点的深度睡眠质量,尽力避免家长的人为干扰。
因为孩子出现睡眠中醒来、啼哭等情况是正常的,符合孩子的自身生理特点、但孩子啼哭等不意味着孩子已经完全清醒,一般没有外界干扰时候是可以重新入睡的。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影响宝宝睡眠质量的关键,很多孩子出现昼夜颠倒的情况,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父母入睡时间晚,孩子日间活动量小,精力无法消耗,睡前有过度激烈是活动,孩子晚上自然无法按时入睡。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关键是父母自己要重视、有信心,固定孩子的睡眠时间;养成不抱、不摇、不拍、自然入睡的习惯。
健康睡眠从小开始
原因其一,很多孩子是交给老人带,虽然父母有计划培养宝宝睡眠习惯,但执行不到位,受到自己父母及公婆等老人的干预。来自于父母和公婆对孩子总是会过分担心,致使孩子一旦出现啼哭、不安等情况,迅速抱起安抚喂奶给宝宝睡眠造成干扰,此外,这种担心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的家长,培养计划就不了了之。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知识缺乏,中国传统育儿观念更偏重与孩子的吃饱、穿暖等情况更为重视,认为孩子睡觉是自然发展的,多睡少睡、睡眠不规律、夜啼等情况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现在孩子的妈妈都是80后,第一次养育孩子,他们不了解宝宝睡眠的培养的方法、宝宝为什么出现夜啼、昼夜颠倒、夜间频繁起床的原因。更不了解培养孩子睡眠等睡眠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据了解,孩子睡眠发展有自身的特点,睡眠周期短只有50分钟左右,浅睡眠时间长;而成人是1到2个小时,所以孩子睡着后很容易醒来,大多数情况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孩子可以自己从浅睡眠进入下一个深睡眠阶段,很多妈妈看到孩子醒来就着急看孩子是不是饿了或有什么情况,反而打断了孩子自己的睡眠节奏,没有一个完整的睡眠阶段。另外,很多家长担心孩子怕黑就开着灯让孩子入睡,但事实上孩子特别是新生儿对光线声音特别敏感,睡眠环境中意外因素让孩子容易有不安,无法进入深度睡眠,自然会出现夜啼等情况。
宝宝睡眠质量不高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各位初为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的问题,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制定与宝宝睡眠相适应的时间规律表等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促进宝宝睡眠质量的有效办法。此外,结合自己宝宝的特性,对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会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