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调的相关词语是:好汉惜好汉、饱汉不知饿汉饥、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
汉调的拼音是:hàn diào。注音是:ㄏㄢˋㄉ一ㄠˋ。结构是:汉(左右结构)调(左右结构)。
汉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汉调详细内容】
流行于江·汉间的戏剧腔调。汉调[hàndiào]⒈流行于江·汉间的戏剧腔调。
二、引证解释
⒈流行于江汉间的戏剧腔调。明末流行的昆曲词句文雅,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时人因取昆曲中《红梅》、《琵琶》等传奇,编成皮黄,西皮与二黄开始同唱,行之江淮间,称为汉调。
三、汉语大词典
流行于江汉间的戏剧腔调。明末流行的昆曲词句文雅,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时人因取昆曲中《红梅》、《琵琶》等传奇,编成皮黄,西皮与二黄开始同唱,行之江淮间,称为汉调。
四、其他释义
汉剧的旧称。
五、关于汉调的造句
1、大力振兴秦腔艺术,扶持汉剧、汉调桄桄、眉户、碗碗腔、商洛花鼓等地方戏曲。
2、,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
3、徽调多为二黄调、高拨子、吹腔、四平调等,间或亦有西皮调、昆腔和弋腔;而汉调演员演的则是西皮调和二黄调。
4、陕西除了有大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秦腔外,还有眉胡、阿宫腔、弦板腔、汉调二黄、碗碗腔、长安道情、汉调桄桄等40多个地方色彩浓郁的小剧种。
5、京剧形成于1790年前后至1840年前后,是在北京原有的昆、弋腔和外地进京的徽班、汉调、秦腔等地方戏曲声腔的基础上逐步孕育形成的。
6、陕西除了有大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秦腔外,还有眉胡、阿宫腔、弦板腔、汉调二黄、碗碗腔、长安道情、汉调桄桄等40多个地方色彩浓郁的小剧种。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121633/
六、关于汉调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