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的繁体是:坐而論道。
坐而论道的拼音是:zuò ér lùn dào。注音是:ㄗㄨㄛˋㄦˊㄌㄨㄣˋㄉㄠˋ。词性是:成语。
坐而论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坐而论道详细内容】
坐着空谈大道理。
二、引证解释
⒈古指王公大臣陪侍帝王议论政事。引《周礼·考工记序》:“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郑玄注:“论道,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坐而论道,动以观德。”《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盖与天子坐而论道者也。”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自唐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坐而论道之义。”⒉指坐下来谈论各项事理。引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二章:“你若要我替你抬重物,我自然不行;至若坐而论道,那我比姜太公还年轻的多呢!”⒊指脱离实际,空谈大道理。引《人民日报》1981.2.24:“我们就是要提倡这种领导者到基层去解决问题的作风,而反对坐而论道的不良习气。”
三、网友释义
坐而论道(zuòérlùndào),汉语词语,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其出自《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四、国语辞典
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坐而论道[zuòérlùndào]⒈本指大臣随侍帝王讲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而不实践。引《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抱朴子·内篇·明本》:「又坐而论道,谓之三公。国之有道,贫贱者耻焉。」《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坐而论道者,又充路盈寝,黄幄玉阶之内,饱其尺牍矣。」成语解释坐而论道
五、关于坐而论道的诗词
六、关于坐而论道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