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宝宝的妈妈们都知道,宝宝饿了、冷了热了、尿裤子了都会引起宝宝啼哭。因此,许多妈妈当看到宝宝哭闹时,第一反应便是从上述几点中寻找原因。其实,看似平常的宝宝哭闹并不那么简单,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宝宝啼哭代表的是宝宝生病了,妈妈们切不可大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下宝宝啼哭的隐藏含义。
1.宝宝夜晚啼哭
当宝宝出现夜啼并伴有睡眠不安、多汗、枕秃的现象时,多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此时,妈妈要注意宝宝营养的补充,尤其是维生素类的补充。
2.宝宝进食哭闹
每当进食的时候,宝宝如果出现哭闹的现象。家长应注意检查宝宝的口腔是否出现溃疡、糜烂、疱疹或齿龈肿胀等现在,一旦出现,及时用药。
3.啼哭并伴有抓耳挠腮的动作
宝宝多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尤甚,同时伴抓耳挠腮,或头部来回摇摆,不敢大声哭,多是急性中耳炎引起的。此外,也可能由于外耳道疖肿或外耳道异物引起,若有脓性分泌物自耳中流出则较容易判断。
4.阵发性剧哭伴屈腿
当宝宝大声哭闹,面色潮红,腹胀,双拳紧握,两腿屈曲,手足厥冷,持续数分钟或者数十分钟时,在排便或排气后缓解,哭声随之停止。此现象多是由于腹泻或肠道寄生虫引起的,也可能因消化不良产生肠胀气或肠蠕动亢进。
5.排便前啼哭
当宝宝在排便前啼哭,多是由于便秘、腹泻或膀胱炎、尿道口炎引起的,此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肛裂或直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