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道的拼音是:kē dào。
科道的注音是:ㄎㄜㄉㄠˋ。结构是:科(左右结构)道(半包围结构)。词语解释是:1.指科道官。2.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洪武元年(1367)设给事中。科道[kēdào]⒈指科道官。⒉指科道两衙门。网络解释是: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洪武元年(1367)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后一度改给事中为元士﹑源士。二十四年﹐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主管科务﹔设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八品﹐协助理事。各科给事中数量为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均为正九品。建文时﹐改官制﹐升都给事中正七品﹐给事中从七品。永乐时﹐重置左右给事中﹐秩品为正七品。后来又在南京设六科给事中﹐户科为二人﹐余五科均为一人。其给事中之职守为侍从皇帝﹐推举人才﹐纠劾官吏﹐督察六部﹐封驳制敕和章奏﹐评议政事﹐随时谏言。综合释义是:指科道官。明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洪武元年(1367)设给事中。。明周暉《金陵琐事·雅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於张江陵。”《明史·职官志三》:“大约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不由科甲者,初授班序,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7、汉语大词典是:(1).指科道官。明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挂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2).指科道两衙门。明周晖《金陵琐事·雅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于张江陵。”《明史·职官志三》:“大约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不由科甲者,初授班序,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8、国语辞典是:明、清时,督察院所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及十五道监察使的统称。科道[kēdào]⒈明、清时,督察院所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及十五道监察使的统称。9、其他释义是:1.指科道官。2.指科道两衙门。
科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科道详细内容】
1.指科道官。2.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洪武元年(1367)设给事中。科道[kēdào]⒈指科道官。⒉指科道两衙门。
二、引证解释
⒈指科道官。引明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⒉指科道两衙门。引明周暉《金陵琐事·雅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於张江陵。”《明史·职官志三》:“大约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不由科甲者,初授班序,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
三、网络解释
科道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洪武元年(1367)设给事中。洪武六年(1373)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后一度改给事中为元士﹑源士。二十四年﹐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主管科务﹔设左右给事中各一人﹐从八品﹐协助理事。各科给事中数量为吏科四人﹑户科八人﹑礼科六人﹑兵科十人﹑刑科八人﹑工科四人﹐均为正九品。建文时﹐改官制﹐升都给事中正七品﹐给事中从七品。永乐时﹐重置左右给事中﹐秩品为正七品。后来又在南京设六科给事中﹐户科为二人﹐余五科均为一人。其给事中之职守为侍从皇帝﹐推举人才﹐纠劾官吏﹐督察六部﹐封驳制敕和章奏﹐评议政事﹐随时谏言。
四、综合释义
指科道官。明张居正《请宥言官以彰圣德疏》:“窃以为科道乃朝廷耳目之官。”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乾隆二年,上以翰林班在科道前,科道掛珠而翰林独否,不足以肃朝仪。”明、清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总称,俗称为两衙门。洪武元年(1367)设给事中。。明周暉《金陵琐事·雅谑》:“科道缺官,文选郎中请於张江陵。”《明史·职官志三》:“大约舍人有两途,由进士部选者,得迁科道部属……不由科甲者,初授班序,及试中书舍人,不得迁科道部属。”
五、关于科道的造句
1、经此次训诫之后,仍敢阳奉阴违,将来科道参奏,或经朕别有访闻,除本员照例从重治罪外,定将该督抚严行惩处,决不宽贷。
2、卿家哪里话来,此等谋逆之事,自然见不得光,你是武职,又非科道衙司,何罪之有?快起来。
3、还有向来因谏东宫起用的老臣,颇立崖岸,那些新考选的科道,一个个轻嘴薄舌,却也要防著他。?
4、著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各抒所见,凡有关朕躬及天下大利大害、应兴应革者,悉心条奏,毋含糊两可,毋借端影射。
5、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百司。
6、因为陪祭失仪,科道连上本劾了他,他老羞成怒,越发与朝臣做对头了。
六、关于科道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