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钟的基础解释是:比喻自欺欺人。
掩耳盗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掩耳盗钟详细内容】
亦作“掩耳盗钟”。掩耳盗钟[yǎněrdàozhōng]⒈亦作“掩耳盗钟”。
二、汉语大词典
见“掩耳盗钟”。亦作“掩耳盗钟”。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恍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唐刘知几《史通·书志》:“或以前为后,以虚为实,移的就箭,曲取相谐,掩耳盗钟,自云无觉,讵知后生可畏,来者难诬者邪!”明杨慎《希夷易图》:“《后天图》见于邵伯温之序。朱子因其出希夷而讳之,殆掩耳盗钟也。”
三、国语辞典
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掩耳盗钟[yǎněrdàozhōng]⒈比喻自欺欺人。参见「盗钟掩耳」条。引《资治通鉴·卷一八四·隋纪八·恭帝义宁元年》:「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成语解释掩耳盗钟
四、出处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五、关于掩耳盗钟的反义词
六、关于掩耳盗钟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