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的国语辞典是:通行的法典。通典[tōngdiǎn]⒈通行的法典。引《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帝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⒉书名。唐朝杜佑撰,二百卷。依刘秩·政典而增广之,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上溯黄、虞,下迄天宝,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之文集奏疏中有稗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于历代沿革,详为记载。
通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通典详细内容】
共同的法则。论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专著,常以“通典”为名。如《通典》、《续通典》、《清通典》。通典[tōngdiǎn]⒈共同的法则。论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专著,常以“通典”为名。如《通典》、《续通典》、《清通典》。
二、网络解释
通典(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政书)《通典》书名,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通典》中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三、汉语大词典
(1).共同的法则。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陈书·高祖纪下》:“罚不及嗣,自古通典。”《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立子以长’,古今通典。”(2).论述典章制度沿革的专著,常以“通典”为名。如《通典》、《续通典》、《清通典》。
四、辞典修订版
通行的法典。《北史.卷六三.苏绰传》:「帝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晋.范甯〈春秋谷梁传序〉:「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书名。唐朝杜佑撰,二百卷。依刘秩.政典而增广之,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上溯黄、虞,下迄天宝,博取五经群史,及汉魏六朝人之文集奏疏中有稗得失者,每事以类相从,于历代沿革,详为记载。
五、关于通典的成语
一窍通,百窍通 一通百通 普普通通 博关经典 朝章国典 出何典记
六、关于通典的造句
1、天恩法师在支提山潜心研读御赐藏经,博通典藉,顿渐澄明,终成一代名师,为中兴天冠菩萨道场暨清流青峰寺被御封为皇家寺院作出了贡献。
2、唐李靖兵法,世无全书,杂见《通典》,离析讹舛。
3、杜佑《通典》总结历代典章制度,开“政书”。
4、“敞之谈经,虽好与先儒立异,而淹通典籍,具由心得,究非南宋诸家游谈无根者比,故其文湛深精术,具有本原。
5、可惜杜环的《经行记》原书失传,但是其族叔杜佑在所著《通典》中摘引数段;此外《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通志》和《文献通考》亦有少量转引。
6、关于王衍和杨芷的关系,无论《资治通鉴》还是《晋书》,抑或《通典》,《北史》,均无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