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知识百科 - 正文

谈CSS的设计模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采 时间:2020-11-27 18:53:21
文档

谈CSS的设计模式

谈CSS的设计模式:什么是设计模式? 曾有人调侃,设计模式是工程师用于跟别人显摆的,显得高大上;也曾有人这么说,不是设计模式没用,是你还没有到能懂它,会用它的时候。 先来看一下比较官方的解释: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的
推荐度:
导读谈CSS的设计模式:什么是设计模式? 曾有人调侃,设计模式是工程师用于跟别人显摆的,显得高大上;也曾有人这么说,不是设计模式没用,是你还没有到能懂它,会用它的时候。 先来看一下比较官方的解释: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的


  命名规则有助于立即理解一个特定样式属于哪一类,它在页面的整体范围内的作用。在大型项目中,它更可能有在多个文件中被打破的样式。在这种情况下,命名约定也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一个样式属于哪个文件的文件。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东西被定义为通用的,以便复用,比如:模块标题、按钮、提示文字、图标等,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习惯去看视觉稿的内容,是“新闻”,我们就定义“news”,是“关于”,我们就定义“about”,是红色的按钮,我们就定义“red-btn”等,这样会导致一个问题,如果有另外一个跟新闻列表差不多的样式和结构,但不是新闻,怎么办?继续使用“news”显然不合适,这就告诉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内容,需要内容和结构分离。

  不能用“news”了,那用什么呢?abc?123?这样总不会冲突了吧,万事大吉~其实,这是走了另一个极端,这样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和别的模块冲突,但其本身的可读性就被大大降低了,别人,甚至你自己过一段时间都会忘记它是什么,对于团队合作是很不利的。至于需要用什么样的命名方式,需要你根据项目的整体来进行规划,适合根据什么特点来区分与之不同的结构,又能让人比较容易的在名称和结构之间建立联系,比如所属类别、功能、页面等。

  团队和个人

  一个团队当中,大家的经历不同,编码水平和习惯也不同,这样就会造成,一个人一个写法,你用中划线,我用下划线;我用英文全拼,你用简写,等等。这些虽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对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别人必须花时间去适应和读懂你是怎样组织和定义的,这就无形之中提高了成本。

  所以,就有了“团队规范”存在的必要,规范除了一些写法上的规定,让我们的代码更加统一、清晰、可读性更强、辨识度更高。还可以提取一些最佳实践和复用模块等,对于团队里每个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当然,对于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调整既有的习惯,这就会有进入一个团队之后“转型”的阵痛,其实这种痛也是成长的痛,你会学习到更好的编码方式,更好的实践方法,会从项目或者团队的整体去考量一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CSS和预处理器

  前面我有文章详细的谈过CSS预处理器,我曾经对它也是排斥的,因为学习成本,因为觉得应用起来没有必要。可是一旦你决定去学习使用它,就会觉得不是那样,预处理器在向你介绍它自己的时候,就有特意强调过,它的语法是和CSS完全兼容的,也就是说,你在LESS或者SASS文件中,直接写CSS代码是没有问题的。除此之外,它能给我们提供很多便利,比如定义统一的变量;使用嵌套而不用一直重复着写一些选择器;可以提取公共的代码块然后很方便的复用等等。

  故而,当我们已经把CSS组织和书写得很好了之后,预处理器,就是再次为我们插上一双翅膀,能更灵活和高效的编码。

  从现有模式出发

  再来简单看看一些广为流传的模式。(ps:先后顺序与排名、好坏无关)

  一、OOCSS——Object Oriented CSS

  接触过计算机的应该都知道,OOP——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OOCSS,你会很困惑,难道是“面向对象的CSS”吗?它不是一本真正的编程语言啊,如何面向对象?

  OOCSS,最早被提及,是在2009年,它的两大原则是:

  separating structure from skin and container from content.

  直译过来就是,结构和皮肤分离,容器和内容分离。

  即不要把结构和皮肤以及内容进行强耦合,而是相互独立,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更易复用和组合,可以选择使用,选择引用等。

  二、SMACSS——Scalable and Modular Architecture for CSS

  从实践上说,OOCSS给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思想,但在代码的组织方面,它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SMACSS更进一步。

  它的核心是:

  1、Base(基础)

  基础的样式,就是一些需要最先定义好,针对于某一类元素的通用固定样式。

  2、Layout(布局)

  布局样式,是跟页面整体结构相关,譬如,列表,主内容,侧边栏的位置、宽高、布局方式等。

  3、Module(模块)

  模块样式,就是我们在对页面进行拆的过程中,所抽取分类的模块,这类的样式分别写到一起。

  4、State(状态)

  页面中的某些元素会需要响应不同的状态,比如,可用、不可用、已用、过期、警告等等。将这类样式可以组织到一起。

  5、Theme(主题)

  主题是指版面整个的颜色、风格之类,一般网站不会有频繁的较大的改动,给我们印象比较深的是QQ空间,其他应用的不是很多,所以,这个一般不会用到,但有这样一个意识是好的,需要用到的时候,就知道该怎样规划。

  有了以上5点分类策略,我们的代码组织起来,思路就会很清晰,会安排的很有序,另外的好处是,可以解决命名难和混乱,之所以有这个问题,主因便是我们不知道以怎样的标准去定义元素的所属和特点,有了分类之后,我们不会很随意和混乱的去命名,有了依据,就能更轻松,也不易冲突。

  三、Meta CSS

  原子类,也可以称之为“无语义”类,像这样:

  它的特点是什么?样式和结构、内容无关,预先定义好这么一组规则,在需要的地方加上即可,我相信每个人第一次看到这种写法的时候,都会想:还能这样写啊?!是的,总有一些人,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会涌现出来,它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并不是在称赞其本身有多么好,而是说这种现象和过程是好的,它本身经常被人吐槽,比如:“这样写和直接内联有区别吗?”、“如果要调整样式,就要去改HTML,维护更加麻烦,也有违样式和结构分离的初衷”等等,其实我个人也是不赞成上面这种写法的,如果你要把这些抽离出来,那么还有什么抽不出来的呢?而且这些属性,在项目之间,页面之间,模块之间,并没有太大的通用性,把这些抽出来,只不过是稍微懒省劲儿些,但为了照顾到更多情况,你必须写入冗余代码,是得不偿失的。

  虽然它有缺点,我个人赞成另外的一些东西分出来,比如:浮动(float)、文本布局(text-align)、Flexbox布局等,这些是没有那么多可能性的值,而且使用频繁,复用方便,改动较少,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提取另外一些公共的小颗粒类,比如按钮的种类,文字颜色的种类等,这些和CSS本身无关,和项目相关,这就是借鉴其思想,而不是直接拿来用。

  四、BEM

  严格说来,BEM不是一套有骨有肉的模式,也不仅仅局限你在CSS的层面去规划,它是一种怎样去组织、编写代码的思想,而且,看似简单的它,对前端界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它的核心如下:

  Block(块)、Element(元素)、Modifier(修饰符)

  它帮助我们定义页面中每一部分的级别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拆”。命名规则如下:

  它的出现,曾给不少人带来启发,但是也有另一部分人仍然抱着挑剔的态度,譬如:

  1、风格不统一,显得代码不够整洁美观

  2、可能会导致类名过长

  还是前面说的,你可以不去直接用它,但要清楚它的优点:能够使得我们仅通过类名就知道哪些代码是属于一个模块内,以及在模块中所起的作用。然后借鉴之。

  当然,BEM集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也得到了很多的赞誉,其中就包括OOCSS的作者。所以,它肯定不是这么简单。它还会告诉你,怎样配合着js来写,你的文件怎样组织更好,项目该怎么构建等。详细可以到官网去查阅。

  从实际出发,决定结果的人是你

  到底怎样使用设计模式?

  虽然已经有成熟的设计模式,但在实际当中,你可能觉得哪个跟自己的项目都不能完全吻合,或者你要去为了使用它们而调整,成本很高。其实,我们不需要去迎合模式,要让模式为我所用,你需要去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要知道它们用什么方式解决了什么问题,然后借鉴之,用它的方式解决我们的问题,就好,这样就不需要作难要不要用,也不需要纠结选哪个,不是简单的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总有我们能够用得上它的地方。海纳百川,集百家众长。

  我个人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另一个观点就是,前端开发的三驾马车——html、css、js,不要,也不能孤立的去谈那样好或者这样好,我们极少会有只用一次的代码或者模块,也不会只写一种语言,三驾马车都是在一起协作的,都是会有复用、扩展和团队合作多方面的因素在里面。故而,不能抱着这样的想法:我现在就在做这个,它就是唯一的,就是固定的,没问题。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潜在的,要带着发展眼光去看待。项目的文件之间,项目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不论你的分工是哪块,都要考虑到前后的影响和可能给合作带来的不便。

  怎样才是最佳实践?有“实践”,才有“最佳”,脱离实际情况谈最佳,就是空中楼阁。那么,最好的模式,不是哪个经典的模式,而是在项目进行中,不断的磨合调整而出的。故而,不需要再惧怕看起来不明觉厉的设计模式,也不需要因为自己还不懂设计模式而郁闷,它就是人们总结出来的实战方法,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模式~

更多谈CSS的设计模式 相关文章请关注PHP中文网!

文档

谈CSS的设计模式

谈CSS的设计模式:什么是设计模式? 曾有人调侃,设计模式是工程师用于跟别人显摆的,显得高大上;也曾有人这么说,不是设计模式没用,是你还没有到能懂它,会用它的时候。 先来看一下比较官方的解释: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的
推荐度:
标签: css 设计模式 css的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