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马的相关词语是:行行重行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行马的拼音是:xíng mǎ。注音是:ㄒ一ㄥˊㄇㄚˇ。结构是:行(左右结构)马(独体结构)。
行马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行马详细内容】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行马[xíngmǎ]⒈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
二、综合释义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汉郑玄注:“梐枑谓行马,行马再重者,以周围,有外内别。”唐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东晋时有检校御史专掌行马,外事以吴混为之。”清张之洞《读史绝句·李商隐》:“芙蕖雾夕乐新知,牛李裴回史有辞;未卜郎君行马贵,后贤应笑义山痴。”参阅宋程大昌《演繁露·行马》。
三、汉语大词典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汉郑玄注:“梐枑谓行马,行马再重者,以周围,有外内别。”唐李商隐《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东晋时有检校御史专掌行马,外事以吴混为之。”清张之洞《读史绝句·李商隐》:“芙蕖雾夕乐新知,牛李裴回史有辞;未卜郎君行马贵,后贤应笑义山痴。”参阅宋程大昌《演繁露·行马》。
四、其他释义
1.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于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清末明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呼拒马叉子。
五、关于行马的诗词
<<《汴河雨後呈同行马秘书》>> <<《皇帝挽词·式道清行马》>> <<《春深独行马上有作》>> <<《春晓山行马上口占》>> <<《春晓山行马上口占》>> <<《西斋行马诗》>>
六、关于行马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