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手机 - 正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0-03-16 03:20:41
导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意思是:终究是因为一副罗帕,成就彼此情缘的是它,结束性命斩断情缘的也是它。出自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王姣鸾百年长恨》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姐在后园荡秋千,不小心丢失一方罗帕,幸被邻家公子拾得,自此诗书往还“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实际上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话里只提到萧何,但实际上

意思是:终究是因为一副罗帕,成就彼此情缘的是它,结束性命斩断情缘的也是它。 出自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警世通言》第三十四卷。 《王姣鸾百年长恨》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姐在后园荡秋千,不小心丢失一方罗帕,幸被邻家公子拾得,自此诗书往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谚语,实际上是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这句话里只提到萧何,但实际上是后人根据萧何对韩信一生起落的影响,引申出这句话。

是的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 不一定是四个字,大部分是四个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出自《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始终一幅香罗帕,成也萧何败萧何。”是对韩信一生的总结,韩信能统帅三军,一展所

这个典故出自西汉时期的一段历史,根据《史记》的记载,萧何作为刘邦的重要谋臣,他曾向刘邦推荐了善于用兵打仗的韩信做大将军,使之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后来有人向刘邦的妻子吕后告发韩信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萧何设计以庆贺平叛胜利为理由,骗韩信进宫。韩信一进宫,就被吕后以谋反罪名杀于长乐宫钟室。民间因此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身是一个典故,现在演变成为一句谚语:"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现在,这个谚语(成语)比喻的是,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的原因。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

韩信 秦末汉初著名军事家。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本为布衣,家贫,曾求食于漂母,受辱于屠儿。始附项梁,继属项羽,屡次进言,不被采纳。汉王元年(前206),弃楚投汉。先为管理仓库的连敖,继因夏侯婴荐举而升治粟都尉。屡与萧何接谈,被视为奇才。自度不会被刘邦重用,乃不辞而别。旋被萧何追回,恳切荐于刘邦。七月,被拜为大将。受任伊始,即剖析天下形势,陈说刘项短长,为刘邦定下东征方略。二年五月,收集彭城之战后大败而归的汉军余部,与刘邦会于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率兵阻击楚追兵,汉得以重振旗鼓。其后,独当一面,开辟北方战场,为灭楚兴汉做出巨大贡献。八月,以佯作正面进攻、实则翼侧偷袭的战法,破魏军,俘魏王豹(见韩信破魏之战)。后九月击代,擒代相夏说。三年十月井陉之战,背水设阵,歼灭赵军,杀代王陈馀,获赵王歇。其“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大胆决策,是“知己”而用兵的典范。四年十月,袭齐,进克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继在潍水之战中,采取壅堤堵水、佯败诱敌、半渡而击等战法,大败齐楚联军,杀楚将龙且,擒齐王田广。平定齐地后,自请为齐王,致刘邦疑忌。犹一心侍汉,断然拒绝项羽使臣及部下谋士劝其三分天下,鼎足而居的游说。五年十二月垓下之战,指挥汉军聚歼楚军。是月,被刘邦夺去兵权。一月,由齐王改封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州南)。汉高祖六年,被诬谋反,械缚至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因无实据,贬为淮阴侯。从此怏怏不乐,称病不朝。十一年一月,被人告发与谋反的陈豨相勾结,为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韩信自言用兵“多多益善”,实则“择人而任势”(《孙子·势篇》),因势用兵,以兵造势,故能出奇制胜,战必胜,攻必取。谙熟兵法,娴于军务,曾与张良一道整理古代兵家著述,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

楚汉战争一结束,韩信被改封为楚王。汉高祖六年(前201)十月,刘邦再次采用陈平计谋,诱捕韩信。十二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郁郁不得志,称病不参加朝廷活动。汉高祖十年(前197)九月,刘邦宠臣陈豨反叛,自立为赵王,劫掠赵、代属地。刘邦用羽檄征召天下兵士,并亲自率兵征讨陈豨。韩信一向与陈豨交情不错,于是称病在家,不听从刘邦诏令,暗地里派人去向陈豨联络,谋求里应外合,并准备与家臣乘夜伪称诏令大赦诸官罪犯和奴役,发兵袭击吕后和太子。当时韩信舍人得罪了韩信,韩信想杀掉他。舍人弟怀恨在心,向吕后告发韩信谋反情况。吕后想召韩信,又担心他的党羽作乱,便与丞相萧何商讨计策,将韩信抓了起来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还灭其三族。韩信最初是被萧何推荐给刘邦的,现又是萧何将其骗入宫的,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刘邦依靠得力的大将韩信,取得天下;韩信居功反叛,吕后诱杀了他。这就是韩信的“成”与“败”。韩信被刘邦重用,是萧何极力推荐的结果。刘邦的妻子吕后,也是按照萧何的计谋诱杀的韩信。它们都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韩信的成功由于萧何,失败也由于萧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韩信由于萧何的引荐,成为刘邦手下的大将,并被重用,故他的成功离不开萧何;

韩信被杀是由于萧何和吕后密谋,萧何出的计策,被吕后诛杀,所以他的死亡离不开萧何;

现在指成功与失败都由一个人决定。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句成语,为民间对西汉建国功臣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

“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什么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chéng yě xiāo hé,bài yě xiāo hé

成语解释

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

成语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 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成语繁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圌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复句式;作分句;指成败都在于一个人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 义 词

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语例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心上至今不平。(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一卷)

英语翻译

either success or failure boils down to the same person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韩信投奔项羽,不得志改投刘邦未被重用就愤而出走,萧何得知后,月下追回韩信。刘邦封他为齐王,但担心他谋反,将韩信贬为淮阴侯,收回兵权。刘邦亲自征讨陈豨,吕后请萧何用计将韩信诓入未央宫杀害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什么意思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本身是一个典故,现在演变成为一句谚语:"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现在,这个谚语(成语)比喻的是,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的原因。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分封制是什么 周瑜是什么人 张仪是什么人 大禹治水的故事讲了什么 空城计的故事讲了什么 怎么找老板加工资 姜子牙是什么人 芈月是什么人 汉武帝是什么人 墨子有些什么思想 卧薪尝胆的故事讲了怎么 不饱和脂肪酸是什么物质 结婚戒指应该戴哪个手指 苏秦是哪国家的人 和氏璧的故事讲了什么 关羽的死因是什么 苏武牧羊的故事讲了什么 窃符救赵的故事讲了什么 反式脂肪酸是什么物质 金屋藏娇的典故是什么 法家思想的核心有哪些 孟子是什么人 韩信的故事 孔子是什么人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讲了什么 官渡之战简介是什么 焚书坑儒是什么意思 蔺相如什么人 郭嘉是什么人 周公是什么人 订婚戒指应该戴哪个手指 长平之战的故事讲了什么 退避三舍的故事讲了什么 文景之治是指什么 事实婚姻怎么认定 什么叫做首因效应 什么叫做强迫症 什么叫做犯罪心理学 朋友过生日送什么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