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民间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核心是敬祖尽孝。
-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
母亲节的日期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按照普遍的说法,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母亲节。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
母亲节的日期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按照普遍的说法,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大众所熟知的母亲节。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
-
愚人节是每年的4月1日,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是西方社会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和印度的欢悦节有相似之处。在欧美一些国家,愚人节这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
-
清明是24节气中的其中一个,所以农历时间不固定,而它的公历时间固定在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
愚人节是每年的4月1日,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是西方社会民间传统节日。愚人节与古罗马的嬉乐节和印度的欢悦节有相似之处。在欧美一些国家,愚人节这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
-
清明是24节气中的其中一个,所以农历时间不固定,而它的公历时间固定在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清明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在古时,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月节”。
-
龙头节是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又称龙抬头、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民间亦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
中国的植树节是在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为国际性节日,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人民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照各国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
-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
寒食节是指哪一天呢,2016年寒食节为5月10日,农历四月初四,星期二。寒食节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寒食节简介:寒食节,在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的一二日。寒食节这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
-
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俗称亡人节、七月半,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与清明节、寒衣节并称为三大鬼节。起于北魏的中元节迄今已千年有余,在这一天,放灯让鬼魂得以转世的习俗时代承袭,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时代特色。而在佛家的说法里,七月半这天要感恩报答父母什么是中元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