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
所以孔子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就代表了一个人正直、厚道的品行。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凭良心去做,不要故意造作。别人伤害我,不要装大度;别人对我有恩惠,也不要装看不见。别人对我有怨,最好能忘记,不放在心上;别人对我有恩惠,一定要想着报答。恩是恩,怨是怨,恩怨要分明,...
用良心和美德善待对自己恶劣的人,对那些待你好的人们又该用什么回报呢?矫正那些对你恶劣的人的态度,让他们理解自己的错误,让事情回归常理的范围(即可),那对于那些以忠厚待你的人,你自然就可以用你的德行回报他们了。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
“以德报怨”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通常将它理解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孔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要用爱心去感化他,用胸怀去包容他。这样的道德情操真的很伟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德报怨”,恐怕没有人能做到。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
“以德报怨”这一观念出自《论语》,但常被误解为无论对方如何对待自己,都应给予善意和回报。然而,孔子在《论语·宪问》中的原话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明确指出,对于怨恨,应以公正直率的态度来回应,而对于恩德,才应以恩德来回报...
以直报怨的意思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感激、恩德来报答恩德。”...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何以报德”也是孔子说的。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 宪问》。整句意思是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样?”孔子回答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我以为应以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回答恩德。”以德...
【原文节选】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译文】有人问孔子:“如果别人对你怨恨,你应该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孔子回答道:“如果别人对你有所恩惠,你应该以同样的德行来回报他们;但是如果别人对你有恶意,你应该直接反击,以‘直’来回复他们的伤害,而...
孔子的教诲深入人心,其中“以德报怨”与“何以报德”这两句话,揭示了他对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原文: 或者有人质疑:“用恩德回应怨恨,合适吗?”孔子回应:“用什么回报恩德呢?他认为,应以公正(直)回应怨恨,而以同样的恩德回应恩德。”(出自《论语·宪问》)解读: 孔子并不主张一味的忍让,...
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论语 宪问》。这句话表明了对待怨恨和善行的不同态度。2. 在《论语》中,记载了有人问:“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回答:“那用什么来回报善行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善行来回报善行。”3. 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