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穴:太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俞穴,五行属土,足太阴原穴。别名:大白穴。太白穴的位置: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如下图 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太白穴的功能:按摩调理太白穴,有瘦大腿、缓解便秘、腹胀、胃痛、脚气、消化不良、呕吐、腰痛等作用。1. 太
上海宏康医院妇科 | 医保机构 | 预约妇婴保健院主任 | 术后跟踪服务 | 24H在线咨询 | 早发现早干预 | 免费咨询病情严重程度!〔保护患者隐私〕在线预约免排队,专业团队守护女性健康,提供个性化诊疗方案,助您早日康复。
足太阴脾经起始于足拇趾内侧的隐白穴,沿足内侧、小腿内侧、大腿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后沿肚脐旁四寸分布,最终到达腋中线第六肋间的大包穴。以下是足太阴脾经的详细走向:起始位置:足太阴脾经首穴为隐白穴,位于足拇趾内侧。下肢走行:从隐白穴出发,足太阴脾经过内踝,至小腿内侧三阴交穴的部位,沿...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脾经的重要穴位(一),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人体脾经的大补穴,位置如下图: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人体十总穴之一。所谓...
足太阴脾经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始点位于足大趾未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核骨后上至内踝前缘,继续上行至小腿腓肠肌内侧,沿胫骨后侧行至足厥阴肝经前,然后进入腹部,属于脾脏,络于胃部。此经脉上过膈肌,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其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膈肌,注入心中,...
部位:中封前上4寸中 腧穴:三阴交 9.4 标 部位:背俞与舌本 腧穴:脾俞、廉泉 9.5 根(井) 隐白 9.6 结 太仓(胃) 10 足太阴脾经经脉病 患足太阴脾经疾病者,主要反应在胃肠疾病为主,有下列病候:舌根强硬、食后呕吐、胃痛、腹胀、嗳气、便后或屁后腹中宽舒、身体粗重、面目身发黄、强迫久立则股膝内侧...
1、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 2、穴位图 3、位置 商丘穴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4、取穴方法 侧坐或仰卧位。足内踝前下方可触及一凹陷,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5、功效 健脾化湿,通调肠胃。6、主调病症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黄疸,便秘,神经性呕吐,消化不良...
大都穴:位于脚拇趾内侧第1掌指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太白穴:位于第1跖骨小骨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公孙穴:位于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商丘穴:位于内髁前下方凹陷中。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肾经、厥阴经三经交汇处,位于内髁上三寸处。漏谷穴:位于三阴交上三寸处。地机穴:位于阴陵泉穴位下三寸处。...
脾经穴位,即足太阴脾经穴位,共21个,分别为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其中11穴分布在下肢内侧面,10穴分布在侧胸腹部。 脾经穴位主治病证 1、隐白:位于足大趾内侧,甲根脚旁0.1寸,伸足仰趾取之...
足太阴脾经起自足大趾处,沿足背及小腿下方中间上行,经过内踝上八寸后走行于小腿内侧前缘,继续上行穿过膝关节至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后沿肚脐旁开四寸的线上行,进入胸部后沿前正中线旁开六寸的线上行,最终终止于腋下的大包穴。起始位置:足大趾处,这是脾经的起点。小腿部分:走行于足背以及...
大都穴归属足太阴脾经,有缓解治疗腹胀、呕吐、便秘等作用,大都穴的位置: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详见本文图解大都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1、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 2、穴位图 3、位置 大都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4、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位...